与书二三事

[畅销书]

和静到图书大厦买书,才发现,居然有这样多在写字的人,居然有这样多的小说被印刷出来,摆上书架。
这样的新发现,并不是因为我很少光顾书店,而是很少光顾如图书大厦这般的大书店。

常去的自然只是海淀这里的小书店,光合,万圣,风入松一类。
它们的规模较之大厦自然逊色。书籍的品种也多侧重人文科学。
摆上书架的,也多是在茫茫书海中挑拣过的精品。文学,哲学,宗教,一例素雅的装祯,安静地陈列。
于是,我竟不知道,有如此多的小说,花花绿绿地被印刷出来,竟不知道,那样多光怪陆离惹眼招摇的书名和作家。

也许,是我挑剔,也许,是我自命清高,或者权当是我无知的偏见吧,对于一本本穿着花俏外衣的读物,我实无任何阅读兴趣。但是,它们既然被出版了,就说明还是有一定的阅读者吧。而且据我所知,其中的很多书目,还成为了畅销书。

有人说,这已不是一个阅读的时代。当视觉的冲击一次次刺激人们的瞳孔,还有谁能够沉定下一颗心,甘心捧一本书,就度过一个下午。
小时候觉得,识字了,能读书看报了,是成为大人的一种标志,一种自豪,虽然,小孩子并不愿意去读字书,他们更青睐各种画册。
现代人却正走在向儿童回归的大道上,人们开始对文字抵触,而对画面充满兴趣。
看一看各位大导演今年的作品便会了解,这是一个多么注重视觉的时代。
多少人都好像视觉饥渴一般,涌向电影院,花上近百元,只为去享受一顿情节和主题离奇模糊“视觉的盛宴”。
可能,现代人过于渴望儿童时代的无邪与天真,才在无意识中做出了这样的选择。不然,怎么有中年妇女自称女生,不然,怎么电视上蹦蹦跳跳的主持人都装得很幼齿,弄得娱乐选秀活像少儿节目。

然而,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,有一种叫做畅销书的东西诞生了,而且深入人心。
书店里,还常常有一面叫做畅销书排行榜的墙,来指导读者,最近什么书在畅销。仿佛又是提醒众人,千万别误了潮流,现在大家都在读某某小说呢,你不读,岂不落伍。
读书,有时候可能成为了与潮流接轨,不被时代淘汰的手段。
虽然,或许你并不喜欢那一个作者,那一本书,但是大家都在读啊,你不读读显得很没文化似的。
毕竟,读书好像还算得上是有点文化的人做的事。

畅销书,就这样畅销了起来,有点起哄架秧子的味道,一片要吆喝喝,有时还搞个签售什么的,让本来该乖乖躲在文字后边的作家出来亮个像,仿佛明星,被粉丝们的欢呼和尖叫声淹没。

当作家们把自己装扮得好像偶像,闲来无事还拍些自恋照片贴在博客上,我不知道,这是文学的一种进步,抑或堕落?我总以为,作家的灵魂是文字,而决不是脸蛋儿。当然,这也只是个别作家的个别现象,不足够以偏概全。

读书的人少了,真正读书的人更少了。

书,本该如朋友,是心灵的选择,而非时尚的追逐。读书,该是独自的事,不需要谁来指导,横加干涉。书店,不同于商店,更有别于菜市场,不该有喧哗和吵闹,它是一处净土,你所听到的只是手指翻阅的纸页沙沙,漫步于书店,该是一件惬意而温馨的事。
在书籍的海洋里,寻找你的朋友,在人生的迷途里,辨识方向。
当然,每个人的阅读趣味不同,我所不屑的书,也许在他人看来却恰是甘泉。

读书的原则,套用一句话便是,读自己的书,让别人说去吧。

[中学的书店]

中学的时候,家附近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。放学后,我通常是先到那里看看书再回家。
时间久了,每一架上有什么书,我都了如指掌,比店员还要清楚。
或许因为位置不佳,书店的生意很是冷清,很多时候,偌大的书店里,顾客的数量比工作人员还要少。
那里便好似成了我的私人图书馆,事实上,我也经常妄想拥有这样多的书架,这样多的书。
看到那一架架一排排的书,我总是心生敬畏,感觉到它们的神圣。

如果,有一天我能够写出一本书,放在这样的架子上,与那些我喜爱的作家的作品并肩,该多么好。

年少的我,痴望着一本本书,细细摩挲着雪白纸页,生出了作家的梦。
这个梦,像个晶亮的水泡一般,在我的世界里越升越高,又渐渐扩大。
有时,我竟怕它因为扩充得过于饱满而在一瞬里碎了。于是,我总是悉心地将它保护,唯恐稍有疏忽,它便化为乌有。
我一直相信,有梦想总是美好的,没有梦想,青春该多么苍白。

写一本书,被放到书店的架子上,这便是我的梦想。我仰望着这枚水泡,满心的激动不安。
现在,我却对这梦想不以为然了。
当我知道,只要有足够的钱给出版社,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文字印成书,放到那个架子上,我的水泡从天而降,却砸得我生疼。

去年,和梁老师在学校的来园里聊天,他掏出一本寄给他的书,对我们说:你们以为这本书里的文字已经达到了出版的水平吗?其实,不过是父母给钱,印出来的。
我看到,这本书序言作者的署名,正是梁晓声。
梁老师于是补充:也是父母托了许多层关系找到我,让我作序,人情而已。

许多书,就是这样被印刷出来的么。
那一刻,我竟有种悲凉,又好像羡慕这个有父母去出钱,去拉关系的女孩。但很快,我竟又庆幸,我没有这样的父母。不然,印一本书,不过是浪费些纸张,或者用金钱做一次纪念罢了。
书,也便成了日历或照片一样的东西,随你去印,随你去自娱自乐。
我心中的书,却全不如此。
我要写的,是一本真正的书,对他人的心灵有所帮助的书。

家附近的那家书店终于倒闭关张,虽然在此前,它也作过一些积极的挣扎,比如搞了类如诗歌之夜的活动(请了许多自称为诗人的人当场朗诵自己的作品),但它的关门,还是成为了残酷的事实。
在我看来,那些活动非但没有起到增加客流的目的,反而使许多顾客对于这家书店有了反感。
至少我,在那一夜的“诗歌盛会”后,每每走进书店便浑身不自在,甚至一阵阵感觉干呕 。
关于诗歌这件事,那又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题了。
也可能是书店老板故意的,用这一场活动把顾客们都吓跑,也好彻彻底底地倒闭,不给自己一点后路。

若真如此,老板确是个很有手段的人。

[美女与书]

却也会怀念中学时那些泡在书店里的下午。

是在那家书店里,我培养了阅读的习惯,有了写作的意愿。
现在,书店变成了一家小商品批发市场,生意自然红火了许多,也没有任何要倒闭的迹象。
看来,书籍还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,人大约可以不读书,却不可以不穿衣服。
虽然,不读书会令我们的面目可憎,人们却通常无知觉于这张脸,以为涂抹上粉底,画上眼影,便可以艳美如花了。
殊不知,艳美的脸,不过是一张画皮,好像聊斋里的故事,那张皮下,还是一个厉鬼。

读些书,不为了记住什么名人名句,在人前炫耀,不为了参加选秀,而狂补某部名著,好在台上说,我自幼熟读什么什么梦。这些都是读书的悲哀,书籍的悲哀。
书不是一件衣裳,不可以任人套在身上,就能上街招摇。

前些天,一位以大眼睛著称,出演琼瑶剧而成名的女星为大众开出了一张推荐书单。
于是,一石激起千层浪,许多网友质疑:她有时间读书吗?更有人直白地说:装什么文学女青年。
大眼睛女星是否有时间读书,是否在装,这我们都无从查证,也无需查证。
该星虽然确实曾作过一些缺乏文化和基本民族精神的事,但乐于读书,或者乐于装作乐于读书,还是好的。这说明,读书还是一件好事,不是令人不屑,甚至遭人唾弃的行为。
也许,大家是误解了大眼睛女星,那么,怪只怪她出演了许多粗俗的角色,又把这些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。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也是她艺术生涯的一种成功。

另外,若说美女爱读书,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第一反应,装。美女怎么有心情,有时间去读书呢?
读书,从来是那些无人问津的丑女的消遣。无事可做,无人邀约,只有啃啃书本,沉浸在文字的幻境里去,好逃避眼前残忍的现实。
和仇富心态一样,这是一种仇美心态。
读书又怎么关乎美丑?如果有关,也该是越读越美。
正所谓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这气,简单些理解便约等于气质。
真正的美,不是第一眼的惊艳,而是令人回味的温存隽永。
视觉大约是最容易对神经造成刺激的,却也是最不可靠,最不持久的刺激。
一个外表光鲜,谈吐粗鄙的女子,你会觉得她美么。我以为,相由心生,若心是污浊的,面孔自然也不会清澈。
美女读书若是装出来的,只会显得无知可笑,破坏了脸面的美感,最终脱离美女的队伍。
美女若真爱读书,只会越读越美,吹气如兰,你去嫉妒,去诋毁也无济于事。
仇美的心态大可不必。还是那句话,读书是独自的事。

上一篇: 两棵树 下一篇: 原来